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以科技创新推动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文章来源:不动产峰会 发布时间:2024-04-23 08:59:2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进入4月,全国各地紧抓农时“抢春”忙,掀起了一波春耕备耕热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春小麦已播37.9%,春玉米已播10.3%,春大豆已播4.7%。全国已春播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进度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

  无人机施肥、育秧机播种、种植机覆土……各类智能化农业机具在今年的春耕中“上岗”作业,田间地头可谓科技元素满满。如今,春耕备耕早已不再是简单依靠农户个人经验与人力的机械性工作,而是在科技赋能下的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的高质效农事活动。

  农业科技创新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引领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打牢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农业全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技术、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显身手。

  据了解,全国各地现代设施农业的装备提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河北衡水,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农机设备开进了农户们的种植大棚里。

  “饶阳县是农业县,我们小型机械入棚率非常高,现在小麦、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了95%。”河北衡水饶阳县副县长王伟佳说,“原来菜农在棚里长时间工作,对身体不太好,现在机械化程度提升后,不仅提高了他们工作的舒适度,生产效率也有明显提升。”

  不仅是饶阳县,从智慧育秧到现代化农机,我国的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与智能设备的应用范围正不断加大。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其中有两大领域进展较快,一是育种,二是农业生产装备。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装备已逐渐解决长期存在的“一大一小”两个“卡脖子”问题。“大”指大型农机,在面积广大的大型平原上,例如东北平原,需要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以提高种植生产效率。“小”是指小型农机,在中西部丘陵山区,通过“农机上山”,推动农业机械的小型化、智能化。

  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

  农业科技创新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农业在科技创新上寻求突破,一方面,需厚植产业优势,聚焦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另一方面,需聚力生物育种、装备研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插上“科技翅膀”的农业生产与新质生产力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1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切实转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理念、思路、机制,充分调动政、产、研、学、用等各方面力量,构建有力有效的科技创新体制,从根本上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那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在哪里?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质生产力核心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生产力的增长。”张照新认为,数据要素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可以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效率和产业质量与效益。推动数据要素的流动、共享,才能让数据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库伦旗盛临农牧和文旅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耀辉表示,数据要素一方面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化,比如通过数据要素获得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等,通过数据对农业的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精准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压缩生产端和市场端的冗杂环节,市场需要什么、老百姓手里有什么,通过数据平台搭上“直通车”,确保市场和生产有效衔接。

  数据要素对农业生产力的驱动作用还包括了提升农作物产品的溢价空间。王耀辉对此有着深切感受,“我们正在做一个本地的农产品区域共同体品牌,通过一码溯源,产品的附加值有所提升,有的甚至翻倍。”

  今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到,培育以需定产新模式,支持农业与商贸流通数据融合分析应用,鼓励电商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物流企业等基于销售数据分析,向农产品生产端、加工端、消费端反馈农产品信息,提升农产品供需匹配能力。